河南长垣,中国厨师之乡,以丰富多样的美食和烹饪文化而闻名。
(资料图片)
目前,长垣厨师从业者有3万多人,其中,国家级烹饪大师有104人,分布四十六个国家和地区。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豫菜大师苏永秀、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首任总厨侯瑞轩等。
今天,我不想介绍长垣大厨们出神入化的厨技和高不可攀的山珍海味,给大家介绍三种看似简单的长垣美食。
一曰肉丝带底。肉丝带底,顾名思义,肉丝在上,粉皮切丝为底。以粉皮、土芹和瘦猪肉为原料,以葱姜为小料,加上烹炒熘拌的传统技术,才制得肉丝带底这一名菜。肉丝带底既是个凉菜也是个热菜,既有荤菜也有素菜,上面是热气腾腾鲜嫩无比的土芹炒肉丝,下面是滑润清爽的芥末粉皮,粉皮吸收了炒肉丝的汤汁,炒肉丝的热度烘香了粉皮中的麻酱蒜泥,鲜嫩的肉丝,清香的土芹,丰富的芥末味,浓郁的蒜香,淡淡的麻酱香,加上黄瓜丝的爽脆,味道独特,回味无穷……
一曰“霜打馍”。这道菜品相传与孔子的学生子路有关。子路下乡,来到一处水患之地,灾民给子路端上一盘要饭要来的发霉馒头,煎黄,淋上蜂蜜。子路品尝,赞不绝口,遂赐名“霜打馍”。长垣厨师在此基础上多加改进,将整个馒头改为条块状,将峰蜜改为白糖,成为现代这样色式雪白、外酥里嫩、形如落霜、雅俗共赏的“霜打馍”。
这道菜最关键的步骤是熬糖,糖汁要熬得恰到好处,“轻了不落霜,重了不沾馍”。“霜打馍”香甜可口,甜而不腻,造型美观,当地常当做特色小吃送给亲戚朋友。
三曰杜记油馔。相传由清末长垣人杜娘偶然间发明。其制作过程:取少许醒好的面,摔打后先用手按成细条状,然后用小面杖压宽杠平,先抹一层油,再抹一层五香粉和椒盐,精选五分肥瘦的后腿肉,撒上食盐调味,用面包裹,在棋子大小的铁板瓦块上烤至半熟后开口加上鸡蛋,再反复煎烤让它受热均匀,烤好的油馔外酥里嫩,余香满口。油馔这种小吃在卖相上有些像西安的羊肉炕馍,被网友誉为“长垣比萨”。
美食是一种文化,烹饪技艺更是一种文化沉淀。烹饪的种子早在千年以前就播种在了长垣的土地上,长垣人对于美食烹饪的追求从未停止。下图是建于长垣的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。
遍尝长垣美食,体味人间清欢!
作者:
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22级本科生,河南大学特色人文通识课程“中国节日文化”(课程编号:TSK04116)学员。
标签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