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语
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一个人心理正常发展,学业、事业成功的必要保证;也是其个人才华充分发挥,取得良好的社会认同与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。通过对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研究、调查, 发现群体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学生、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。
【资料图】
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,不妨从中小学,学生群体分析此情况,正确认识,大差不差,其他(她)朋友可以自觉站位,并加以纠正!
每一个人自出生以来,沟通就无时、无处不在。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赖以继续的一种行为模式, 沟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然而, 在从事多年学生心理教学、沟通教学和咨询工作过程中, 我们却担忧地发现人际沟通中的心理问题表现得极为突出,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问题咨询比例高达80%以上,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,这从纵向的后果上显示出了问题的严重性。
学生人际关系主要包括 :同学关系、朋友关系、师生关系。同学是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, 同学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。各大、中、小年级校园里的同学关系总的来说是和谐、友好的。然而,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处理好校园内的人际关系。在交往过程中,有的交往顺利,因而心情舒畅、身心健康;有的交往受挫,便心情郁闷。
根据相关调查统计数据情况可知: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存在人际关系心理问题,这从横向的范围上显示出了问题的高发性。
了解沟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
1.自我中心型
在与别人交往时,一部分学生 "我"字优先,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,强调自己的感受, 而不考虑别人;不顾场合,不考虑别人的情绪 ,不尊重他人,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。
与同伴相聚,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, 高兴时则海阔天空、手舞足蹈讲个痛快,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。 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,过高地估计了彼此的亲密度,讲一些不该讲的话。这种过于亲昵的行为,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之疏远。
2.自我封闭型
一部分学生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,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,把自我封闭起来;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,但由于性格内向、孤僻,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,因而很难融合到大集体中。
在人群中羞怯,有不自然的表现,在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行为,在与人交谈中不能坦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,限制潜能的正常发挥,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。 人们在同自卑者打交道时会感到压抑和沉闷,自卑者也害怕同别人打交道,久而久之,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。
3.社会功利型
任何人在沟通交往过程中都有使自己得到提高、进步的愿望。 但如果过多、过重地考虑个人愿望、利益是否能够实现,就很容易被拜金主义、功利主义思想控制,是沟通带上浓厚的功利色彩。
4.猜疑嫉妒型
每经历一次升学考试,就会刷掉队伍后面一批人,当优秀者云集在一起, 有的学生不能够保持优秀, 由于学业上优越地位的失落,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。
有猜疑心理的人,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,猜忌成癖的人,往往捕风捉影,节外生枝,说三道四,挑起事端,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,害人害己。
如有的人见到几个同学背着他讲话, 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;老师有时对他态度冷淡一些,又会觉得老师对自己有了看法等等。 他们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,或给自己使坏。
喜欢猜疑的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,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很可能琢磨半天,努力发现其中的"潜台词",这样便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,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,也影响到人际关系。
清楚影响学生人际沟通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
当今的学生由于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和自我多方面的综合影响, 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种种问题。
1 家庭生活的影响
如今学生基本上都是独身子女,许多家庭的娇纵使他们树立了"一切皆为我"的观念,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。在生活上"自我中心",有的学生对于集体生活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,沿袭着在家中当"小皇帝"的习惯;有的在学习上"自我中心",因为自己是班上的尖子,就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占有较大的优势,就看不起一般的同学,不愿与他人共同探讨、相互学习,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;有的在社会活动、集体活动中"自我为中心",认为自己是小团体的核心或班里活动的主要组织者,甚至在学校、区、市里都小有名气,总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和想法,总希望别人依照自己的 "吩咐 "去做;这样的人越多,这个生活圈子的人际关系就会越不和谐。
2.应试教育的影响
学生群体出现人际交往问题时, 凸现出"人才素质教育"的一种缺失与匮乏。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,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、学生、老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,却忽视了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,这其中,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个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。
3.自身的因素
青春期,在这个特殊而敏感的年龄阶段,正是一个人完成从孩子到成人、建立真正人际关系的过程。但中小学,学生由于阅历较浅,一般都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。他们往往存在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,在交往中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和他人,过高或过低的评价自己,从而形成自卑或自负心理等等。
人际沟通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
(一)学校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
1.开设"人际关系"方面的相关课程讲座,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知识及技能技巧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,大多数学生缺乏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,想与人交往,又不知道如何交往。因此,建议学校组织利用课余时间,开设"人际关系"方面的相关团体活动,使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知识及技能技巧。 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平等相待,真诚相处,学会合作协助,友好竞争,学会心理互换与相容。鼓励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:
善于结交:
善于结交是指能够巧妙地引起对方注意,并主动制造机会,自然地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,进而保持进一步接触的过程。
善于表达:
谈话是沟通信息、获得间接经验的好形式,也是表达感情、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。善于表达, 要求表达的内容要清楚明确,表达的方式要恰当、幽默和风趣,能使对方感到轻松愉快。
善于倾听:
倾听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对方创造表达的机会,另一方面是使自己能更好地了解对方,以便进一步与其交往和沟通。
善于处理矛盾:
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,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摩擦。而善于处理问题,就是要求一个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够打破僵局,能够做到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,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, 创造深入交往的氛围 。
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,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,安排好丰富有益的业余生活,在活动中加强沟通交流,使学生把思想感情从孤独的小圈子中脱离出来,投入到广泛的高尚的活动中去。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如何交往,帮助大家提高人际交往的水平。
(二)学生自身要努力学习, 在实践中增强人际交往能力
加强个性修养:
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,就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,因为个性缺陷往往是导致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背景因素。在学校教育中,应加强学生的个性品质修养。一般说来,具有豁达大度、宽宏大量、谦和热情、正直诚实等优良个性的人,人际关系较为融洽;而心胸狭隘、猜忌多疑、虚伪滑头的人,就不容易搞好人际关系。
学习交往技能:
是处理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,也是一种技术,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和提高。如增加交往频率。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,不妨主动地找同学谈谈心,讨论某些问题,交换一些意见,从中加深情感联系。平时真诚关心同学,当别的同学有求于自己时,只要是正当的要求,就要尽己所能,满足对方的要求;当看到别的同学有困难时,要主动去帮助。
教会学生提高自信心:
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,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情绪体验,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估计。自信心是学生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,在人生目标的实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。充满自信,不畏艰难,则容易实现目标;反之,则会一事无成。
外界因素而言:教师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仅对学科成绩直接影响,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。处于沟通时代的学生,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,所肩负的责任促使他们应该拓展交往的空间,与世界对话。
结束语
传统的学生沟通范围仅仅局限于"校园内",那种脱离于社会的"理想化" 的沟通方式,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。"两耳不闻窗外事, 一心只读圣贤书"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。时代呼唤一种动态、开放沟通渠道的产生。现代社会呼唤学生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,以安宁、平静的心态去迎接高科技、高效率、高竞争的社会浪潮和市场经济的洗礼。
标签:
